、
對于企業來說,想要更好地實現企業信息化統籌化管理,提升企業的辦公效率,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,應用ERP軟件無疑是非常理想的一個選擇。ERP軟件做為是一個高度集成的系統,要想持續健康運營,為未來企業更好的發展甚至為上市做準備,就必須有安全且準確的數據。但是,有不少朋友在應用ERP系統的過程中,有時會遇到數據不準確的情況。那么當ERP系統出現數據不準確的情況,該如何處理呢?下面藍靈通erp小編為您介紹:
ERP系統出現數據不準確情況的處理措施:
一、查找原因
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,出現數據不準的情況首先想到的可能是ERP供應商的系統存在缺陷。其實導致數據不準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,例如操作人員不熟練錄入錯誤、系統異常數據丟失、編碼規則不統一、基礎數據收集不準確等等。企業需要成立專門的小組查找問題,定位后在采取相應的措施。
二、解決問題
(1)、員工操作不熟練
針對此問題可以請供應商對員工進行一次全面的培訓,在后續ERP系統使用的過程中針對不同問題進行階段性培訓,新入職員工也需要做培訓和考核。此外基礎數據不應該由同一個或同一部門的員工進行錄入,因為工作量太大或對其它部門工作不熟悉會增加輸入錯誤的概率。應當合理的將任務分配到各個部門,部門內在進行分工。
(2)、編碼規則不統一
在輸入數據之前根據公司的情況設置合適的數據格式,員工在錄入的過程中需嚴格遵守格式規則,保證數據的完整性和統一性。另外如果采用新的ERP系統,原來的編碼規則可直接舍棄,防止帶來混亂和增加核對難度。
(3)、基礎數據收集不準確
基礎數據是由各部門相關負責人員進行整理和上交的,因此它的準確性更多取決于員工的工作態度和工作質量,企業應該讓員工知曉數據收集工作的重要性和嚴謹性,同時在ERP系統中對信息來源進行備注,通過責任到人的方式督促員工認真嚴謹工作。
(4)、供應商系統缺陷
供應商提供的ERP系統存在算法缺陷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,遇到這種情況需要將數據進行記錄并及時和供應商進行溝通,供應商會對算法做出調整或對系統進行二次開發。
綜上所述,就是ERP系統出現數據不準確情況的處理措施。ERP系統在使用的過程中出現數據偏差是在所難免的事情,而我們通過檢查員工操作不熟練、編碼規則不統一、基礎數據收集不準確、供應商系統缺陷等方面,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數據不準確的情況,有問題早發現早解決,從而更好地保證數據的準確性。